河西区全面推进智慧教育示范区建设

  近年来,河西区致力于推动产业从信息化到智能化再到智慧化的迭代升级,强化智慧应用,围绕智慧养老、智慧教育、智慧社区、智慧营商等应用场景积极探索。特别是在智慧教育领域,河西区不断创新教育理念与模式、教学内容与方法,打造支撑和引领教育现代化的新途径和新模式。今年,教育部公布2020年度“智慧教育示范区”创建项目名单,河西区位列其中。未来,河西区将坚持规划引领和顶层设计,按照“整体思考、统筹规划;同步建设、互通共享;梯次推进、以用促建”的原则,全面推进智慧教育示范区建设。

  构建智慧教育的目标体系

  河西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运用智慧城市建设的成果,为智慧教育发展赋能。围绕“未来学校、未来教师、未来学生”发展的要求,构建支撑“五育”融合的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智能化的终身教育体系和教育服务体系,不断推进现代化大都市核心区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提高河西教育在全国的示范引领作用。

  构建智慧教育的政策体系

  为全面落实“智慧教育示范区”建设,河西区将智慧教育纳入《天津市河西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天津市河西区教育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纲要》,拟定《河西区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和《天津市河西区“智慧教育示范区”创建工作实施方案》,将智慧教育示范区建设列入河西区委深化改革重点项目、河西区政府重点建设工程项目、河西区“十四五”高质量发展专项督导内容和河西教育责任考核项目,确保智慧教育建设的各项目标任务落地、落实。

  构建智慧教育的供给体系

  在保障全区智慧教育发展所需基本设施设备的基础上,河西区着眼将资源投向软件开发、资源建设和素养升级上,全面提升辖区教育城域网运行标准,将教育系统纳入统一的管理体系。从硬件要“技术”,向大脑要“智慧”。建立覆盖教育系统的视频会议系统;利用智能化监控系统进一步完善校园安全机制,建立辖区各类幼儿园三级监控工程;构建起基于态势感知的网络安全防控体系,提升网络监管、防护和运行保障能力;初步实现全区教育管理、学生管理、课堂教学、资源应用的数字化与智能化。不断提高辖区学习环境的智能化和智慧化水平,支持全时空、大通量、交互式、泛在学习,初步构建起“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教育环境,加快学习型城区和终身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构建智慧教育的课程体系

  河西区在课程建设上不断传承创新,立足地域特色和校本特色,落实立德树人导向,体现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和教育教学规律,囊括京剧、国学、茶艺、汉服、厨艺、天文、地理等58个不同种类、不同学科的具有前瞻性和时代特色的课程体系已显雏形。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来袭,河西区施行“停课不停学,学习不延期”,全区各学科优秀教师与教科研员精心制作3400多节微课,5000多个微视频,录制了200多节录像课,开发了200多节通识性课程资源。同时,调动各大媒体及网络通道及时将课程资源分享给每个学生、每个教师、每个家庭,确保教学活动顺利开展。

  构建智慧教育的教学体系

  目前,河西区教育系统已实现有线和无线网络的全覆盖与高速互联,各教室都配备高标准的交互式教学设备、电脑、ipad等移动终端,为开展智慧教学提供技术支持。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扩大了教学的时空,同时方便利用大数据对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随时诊断矫正。目前,全区已初步建立起基于学生发展大数据的学习“诊断—矫正”体系,为实施精准教学打下了基础。

  构建智慧教育的共享体系

  在“津陇两地云心桥”活动中,河西区与甘肃省平凉市建立津陇教育帮扶机制,将“网络云思政”和“民族团结教育”的教学内容通过“云心桥”实现共享,使平凉市的学生知党史,悟思想。在“非遗千里传津沽”活动中,河西区与福建省南平市共享名师课堂,同上一节课。南平市教师开设“建盏陶艺课”,河西区的学生线上聆听老师讲解建盏的历史与制作流程,并在线下身边教师的指导下尝试制作陶胎。线上线下、跨越千里,让两地师生共同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2020年以来,河西教育承担了5项国家教育示范区的创建任务:“国家基础教育教学成果推广应用示范区”建设,“基于教学改革、融合信息技术的新型教与学模式”试验区建设,“全国中小学劳动教育实验区”建设,“安吉游戏”推广国家级实验区,“全国智慧教育示范区”创建。

  未来,河西教育发展将从基本均衡走向高位优质均衡,从基本实现现代化走向全面实现现代化,全面推进智慧教育示范区建设,促进教育信息化取得突破性进展,为全国智慧教育工作探索新路径,让智慧教育依托天津、融通中外,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与和谐世界建设的时代新人。

来源:天津日报

发布时间:2021-07-22 09:34: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