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聚新共识 共赢新未来

   “来,我们交换下名片,方便日后联系。”15日上午,距离首届京津冀及周边地区产业合作论坛开始还有10分钟,会场内已是人头攒动,参会的不少嘉宾正在互动交流,加深了解,探讨合作机会。

  来自北京、河北、山东、甘肃等15个省市发展改革、贸促等政府部门以及智能科技、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重点产业行业协会、商会、产业联盟代表160余人共聚天津,碰撞智慧火花,凝聚发展共识,寻求跨区域产业合作新机遇。
  一个地区的产业发展状况直接决定着经济发展水平。近年来,天津大力推动产业转型、实现高质量发展成果丰硕,得到了与会嘉宾一致肯定。
  “深化京津冀及周边地区产业合作,有助于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有效激发国内大循环强劲活力。”国家发展改革委国际合作中心副主任常皓认为,“近年来,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天津发挥了先进制造研发、航运服务、金融创新等方面优势,协同效应不断显现。”
  “天津推动高质量发展成效显著,各项事业都取得了新进展。特别是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过程中,天津第一时间向北京支援了熔喷布等重要防疫物资;设置第一入境点帮助北京分流国际航班;协调北京奔驰、小米、京东方等龙头企业在天津供应商及时复工达产等,都体现了两地一家亲的情谊。”北京市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北京市委市政府京津冀协同办公室副主任刘伯正说。
  当下,跨区域产业合作、产业链分工协作,帮助各地区走出产业重复布局的“死胡同”,提升区域整体竞争力。
  论坛上,与会嘉宾围绕立足新发展格局、推进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全面推动以京津冀协同发展为核心服务辐射周边地区的跨省市产业合作、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等展开深入讨论。
  “跨区域产业合作的好处在于能够实现优势互补、相互支撑、合理分工、避免竞争、扬长避短、资源整合、助推创新。”著名经济学家范恒山在论坛上抛出七组关键词。
  推进产业合作的重心在哪里?他给出六方面建议──围绕形成合理分工、相互支撑,做强比较优势;围绕提高创新能力,推动产业基础高技化和产业链条现代化;围绕缩小差别,促进落后地区产业结构优化提升;围绕优化区域产业链布局,推进地区间产业转移和承接;围绕提升竞争优势,推进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围绕促进产业拓展和优化提升,推进配套基础设施和环境建设。
  深化跨区域产业合作既要有顶层设计,也离不开具体“施工图”。本届论坛形成并发布了《立足新发展格局共谋产业合作天津共识》。
  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市京津冀协同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常务副主任孙虎军表示,在“十四五”开局的新起点,举办此次论坛、达成天津共识,有三方面重要意义,一是有助于充分发挥京津冀及周边地区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为有效激发国内大循环强劲活力作出新贡献。二是有助于东西部地区更好发挥各自比较优势,开展深度产业联动合作,从而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衔接。三是有助于以跨省市产业联动合作实践为基础,推动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联动发展新机制。“‘十四五’期间,天津将全力抓紧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历史机遇,不断深化与京冀及周边地区产业联动务实合作,发挥好服务国际国内‘两个扇面’、构筑‘两个中心’的基础和优势,以产业合作深化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

来源:天津日报

发布时间:2021-04-21 09:2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