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多措并举构建大中小学一体化劳动教育体系 大中小学每学年设立劳动周
重点建设5个市级16个区级劳动教育基地
建立劳动教育师资交流共享机制
将劳动素养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
--------------
昨天,记者从天津市学校劳动教育视频会上了解到,近年来我市劳动教育工作机构健全、相关课程齐全、师资队伍壮大、社会资源优化,整体工作水平持续跃升,育人功能持续优化。为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贯通大中小学各学段,贯穿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相结合,我市将多措并举,打出加强劳动教育组合拳,积极构建大中小学一体化劳动教育体系,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劳动教育天津模式。
按照会议部署,我市将着力构建大中小学一体化劳动教育体系。遵循教育规律,结合不同年龄段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明确各学段劳动教育重点,改进中小学劳动教育,加强职业学校劳动教育,强化普通高校劳动教育,实现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有机衔接、一体化推进。
着力加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建设。各级各类学校都要开足开齐劳动教育必修课。要保证劳动教育课时,中小学劳动教育课每周不能少于1课时;职业院校以实习实训课为主要载体开展劳动教育,其中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专题教育不能少于16学时;普通高等学校要明确劳动教育主要依托课程,其中本科阶段不能少于32学时。大中小学每学年设立劳动周。高等学校也可安排劳动月,集中落实各学年劳动周要求。
着力加强劳动教育资源建设。依托天津农学院、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等高校及相关企业事业单位、科技文化场馆等,重点建设5个市级、16个区级劳动教育基地,共建50个“农业+”“工业+”“科技+”“生态+”“文化+”“旅游+”“制造业+”“建筑业+”“金融+”“信息+”等行业劳动实践教育基地。依托杨柳青年画、泥人张等具有天津特色的文化品牌,建设一批劳动教育合作基地,开设非物质文化遗产学习劳动教育课。认定不少于60个中小学实践课堂资源单位,统筹安排一批厂矿企业作为学工实践基地,认定一批服务性劳动基地。每所中小学校至少建设1间劳动教室,每所职业院校和普通高校至少建设1个校内劳动教育工坊。建立劳动教育资源共享机制,面向中小学校开放高校劳动育人示范基地、职业院校实训中心等资源,鼓励中职学校建设职业体验中心,面向普通中学学生开展职业技能训练。鼓励高职院校发挥自身优势和社会服务功能,建立稳定的实习和劳动基地。
着力加强劳动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加快补充配齐大中小学劳动教育必修课教师。要建立劳动教育师资交流共享机制,发挥职业院校教师的专业优势,承担普通学校劳动教育教学任务。天津师范大学、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等高校要开设劳动教育相关专业,培养具备专业素质的劳动教育教师。要加强劳动教育教师专业培训,建立劳动教育教师考核制度,确保劳动课教师在绩效考核、职称评聘、评先评优、专业发展等方面与其他专任教师享受同等待遇。
着力完善劳动教育评价制度。要健全学生劳动素养评价制度,将劳动素养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建立劳动教育信息化评价系统,开展劳动教育过程监测与记实评价,全面客观记录学生课内外劳动过程和结果,作为评优评先的重要参考和毕业依据,作为高一级学校录取的重要参考或依据。各高校要建立劳动实践学分制度,鼓励学生参加创新创业、实验实训、企业实习、社会实践等活动。
着力完善劳动教育保障机制。要加大投入力度,安排劳动教育专项经费,采取购买服务的方式,支付到市、区和行业劳动教育基地,用于组织小学高年级、初中、高中学生开展校外集中劳动。要强化安全保障,加强劳动安全教育,强化劳动风险意识,建立健全安全教育与管理并重的劳动安全保障体系,依据学生身心发育情况,适度安排劳动强度、时长。(天津日报记者张雯婧)
来源:津云
发布时间:2020-10-22 09:3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