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稳中求进之姿,天津坚定走在高质量发展之路上
1月12日,政协天津市第十四届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开幕。天津正式开启一年一度的两会时间。2020年,是天津爬坡过坎,滚石上山的关键之年。高质量发展如何实现?委员代表们将在两会期间,紧紧抓住经济社会发展与民生问题,为描画天津高质量发展路线图建言献策。
“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重视民营经济,一定要为民营企业,尤其是小微企业营造适合生存发展的生态环境。”“要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将天津打造成全国知识产权保护高地。”“高质量发展要把人民的福祉落到实处,离开人民谈发展都是空谈。”“建议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引领天津高质量发展。”
今年,代表委员们关注的热点、焦点,正是天津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落脚点。而从量变到质变,天津已经默默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发展后劲亦足。
2019年前三季度,天津市市级行政许可从1133项降到228项,保留事项中可实现网上办理的达到96%,“最多跑一次”办理比例超过七成。“两步申报”让天津口岸通关效率大幅提升,2019年1月至10月,口岸进出口整体通关时间分别压缩9.37%和49.39%。天津市移动政务服务终端“津心办”整合各类公共服务与政务服务上千事项,企业申办营业执照实现“零费用”“零见面”。
办事效率提升的同时,企业的负担却在不断减轻。截至2019年11月,天津市当年实现减税降费399.6亿元,其中当年新出台减税降费政策减免277.5亿元。甩掉包袱,企业得以轻装上阵。2019年前十个月,天津市民营市场主体新增22.01万户,平均每天有740家新企业诞生。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3.1%,增速位居全国首位。新开工项目951个,计划总投资增长43.2%。
市政协委员傅晓晖说:“天津一直致力于优化营商环境,为企业在津发展厚植土壤。企业数量的增长以及在津投资的增加正说明了企业家对于天津的未来信心十足。”
这一年冬天,一封来自天津的《为企业家服务承诺书》给身处经济寒冬的企业家们送来了阵阵温暖。“企业为上、快捷为要、公正为本、畅通为重、开放为先”是天津作出的承诺。有政府这样“打包票”,企业家不仅是暖心,更加坚定了扎根天津,谋求发展的信心。一封承诺书的背后是天津大力优化营商环境做出的努力。从“津八条”到“民营经济19条”,天津始终把简政放权、提升服务效率与质量放在首要位置。2019年,全国营商环境优良的前20省份排名中,天津位居第四,走在了全国前列。
改革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天津积极推动的不仅仅是营商环境的优化,更是一场由内而外的体制机制变革。2019年,滨海新区五个开发区全面推行法定机构改革,政府部门实行企业化管理,减负放权赋能,干部职工打破固有身份限制,实行全员竞聘和绩效薪酬,让能者上、庸者下,全面激发队伍活力,打造名副其实的改革开放先行区。
市人大代表郑伟铭说:“这是一次刀刃向内的改革,破除旧观念旧体制,树立新理念新机制,通过大力度的改革来实现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奠定基础。”
迈向高质量发展,国企混改更是一道绕不开的必答题。目前,天津13家一级市管企业完成混改,涉及资产4984亿元,涉及职工78730人,引入社会资本447.5亿元,带动二级以下混改企业480余户。不论是在数量上还是规模上,天津国企混改都走在全国前列。
实现高质量发展,人才是关键因素。自政策实施以来,“海河英才”行动计划不断放宽人才引进条件,迅速形成品牌效应,让天津的人才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截至2019年11月30日,天津累计引进各类人才落户23.5万人,人才平均年龄32岁。两院院士、长江学者、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等112名顶尖领军人才选择把天津作为创新创业的沃土,为天津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智力支撑。
高质量发展之路还应是一条充满勃勃生机的绿色生态之路。当前,天津正加快建设双城中间绿色生态屏障,到2035年,屏障区内蓝绿空间比将达到70%,森林覆盖率达到30%,一个大大的“天”字形结构,将北部盘山、中部七里海-大黄堡生态湿地保护区、南部团泊洼-北大港生态湿地保护区串联起来,构筑京津冀环首都生态屏障带。“水丰、绿茂、成林、成片”的生态美景将在津沽绿洲徐徐展现。
攀登的路越艰难,收获的风景越美。这是登山者的信条。对于一座城市来说,选择走一条高质量发展之路亦是如此。路越难走,越要坚定信念,鼓足必胜的勇气,脚踏实地的“稳”住前进方向,以“功成不必在我”和“功成必定有我”的胸怀担当,拼质量,出成效,以“稳”求进,以“进”固“稳”,坚定不移地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发展,让天津先进制造业优势由大变强,成为拉动城市进入发展新层级的推进器。
采访中,代表委员们都对此怀着极大的信心:只要不忘记发展的初心与肩上的使命,一鼓作气地走下去,美丽的风景一定就在不远之处。
来源:北方网
发布时间:2020-01-15 10:2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