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天津市委、天津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的实施方案
天津学懂弄通做实十九大精神网上学校
新时代新作为新篇章学懂弄通做实十九大精神
日前,中共天津市委、天津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的实施方案》,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区委、区政府,市委各部委,市级国家机关各部门,各人民团体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关于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的实施方案》全文如下:
为贯彻落实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向更高水平和更高质量迈进,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的意见》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天津工作提出的“三个着力”重要要求和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紧紧围绕扎实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在天津的实施,立足两个重大国家战略在津融合发展的区位优势,以奋力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提升天津作为中心城市引领京津冀城市群发展,带动环渤海地区协同发展的作用,全面落实中央确定的区域协调发展三个阶段目标任务,深化改革开放,坚决破除阻碍发展的利益藩篱和政策壁垒,加快形成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
二、落实区域战略统筹机制
(一)积极融入国家重大区域战略融合发展。以京津冀协同发展和“一带一路”建设两个重大国家战略在天津的实施为依托,对接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国家战略,探索区域间交流交往、融通补充工作机制,积极融入区域合作联动。
(二)统筹推进实施新阶段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紧紧抓住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牛鼻子”,积极稳妥有序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在经济结构调整升级、产业合作协同创新、城市空间布局优化、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基本公共服务共建共享、生态环境联建联防联治等方面探索建立一批新机制、新模式,打造一批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的标志性工程项目,加快实现“一基地三区”功能定位,推动京津冀“三地”融合互动发展。借鉴雄安新区和北京城市副中心规划建设先进经验,编制实施天津市国土空间发展战略和规划、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与北京共同发挥好在京津冀城市群发展中的“双中心”引领作用,带动环渤海地区协同发展。
充分发挥滨海新区、天津港、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在京津冀协同发展和“一带一路”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强化滨海新区龙头带动作用,调整优化功能区产业布局,加速创新资源要素聚集,在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激发市场活力、提升开发能级、优化城市功能、拓展生态空间等方面率先突破。用好天津港战略资源优势,全面深化津冀港口群乃至环渤海港口群之间战略合作,进一步提升港口能级,优化功能布局,化解港城矛盾,创新管理体制,加快建设世界一流智慧港口、绿色港口,打造京津冀乃至环渤海地区辐射国内、面向国际的重要出海口、海上门户和战略枢纽。深化京津冀全面创新改革试验,高标准建设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
(三)统筹推进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深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经贸投资合作,加快推进中埃·泰达苏伊士经贸合作区等平台建设。加快发展海铁联运,拓展国际运输通道,构建多式联运现代物流园区,促进形成面向京津冀、辐射“三北”及东北亚地区经贸融合发展的新格局。发挥天津国家现代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示范区优势,加快推进非洲“鲁班工坊”建设,打造我国职业教育服务“一带一路”建设、与世界对话交流的实体桥梁。
(四)统筹保护与开发协调发展。以绿色发展理念引领城市发展,在城市规划中战略“留白”、“留绿”、“留璞”,为永续发展留足空间。对接北京市、河北省生态建设,在滨海新区与中心城区之间建设绿色生态屏障,重构重塑天津城市空间布局,使生态屏障带成为绿色储蓄带、生态产业发展带、群众生态体验带,形成京津冀环首都生态屏障带。实施七里海、大黄堡、北大港、团泊等湿地保护修复工程,与白洋淀共同恢复“华北之肾”功能。建立健全市场化、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和生态保护优先的绿色差异化绩效考核评价机制。
(五)推动陆海统筹发展。落实海洋强国战略,优化配置与海洋相关的产品、服务和资源,推动海洋经济跨越发展,构建海洋科技创新体系,凸显海洋城市文化特色,提升海洋综合管理能力,积极参与海洋治理,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编制实施海岸线保护与利用规划,严格围填海管控,强化海河流域水污染源头治理、区域协同治理,实行“一河一策”,全面消除入海河流劣Ⅴ类水质,促进海岸地区陆海一体化生态保护和整治修复。加强海洋经济发展顶层设计,高标准建设海洋经济示范区。做好海洋经济统计和核算制度更新部署和管理,开展海洋经济定期统计监测,编制运行评估报告。
三、健全市场一体化发展机制
(一)促进城乡区域间要素自由流动。全面推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改革,深入实施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加大反垄断执法力度,优化营商环境。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完善居住证积分落户制度。建设国家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推进人才队伍建设区域协同。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探索全面铺开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盘活农村存量建设用地,完善农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农房开发利用政策,探索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三权分置改革。健全科技创新资源市场化配置协同机制,推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建设和发展,促进区域间创新要素充分流动。
(二)推动区域市场一体化建设。积极推动京津冀区域市场建设,探索建立规划制度统一、发展模式共推、治理方式一致、区域市场联动的区域市场一体化发展新机制。进一步优化区域市场准入环境、市场监管环境、食品药品安全环境和质量供给环境,建立市场监管执法协作机制和京津冀区域性信用管理与服务机制。
(三)完善区域交易平台和制度。完善知识产权运营公共服务平台,扩大华北知识产权运营中心服务范围。深化京津冀国有技术类无形资产交易,加快创新成果转化。有序推进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建设,进一步发挥天津碳市场先行先试作用。积极探索用水权、用能权初始分配与交易制度体系,培育发展各类产权交易平台。推进电力市场化交易,着力提高市场化交易电量规模。加快推进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有偿使用制度改革,推动构建统一交易平台。充分发挥天津市区域性股权市场作用,支持引导中小微企业在区域性股权市场挂牌、展示、托管。
四、深化区域合作机制
(一)推动区域合作互动。深入开展与环渤海、长江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等重点区域战略合作,加强在先进制造、现代服务、金融创新等领域互动互补。搭建高水平交流平台,大力开展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重点产业交流对接与项目合作。积极发展各类社会中介组织,有序发展行业协会商会,鼓励企业组建跨地区跨行业产业、技术、创新、人才等合作平台。
(二)推进各区合作发展。打造高端服务业集聚发展的空间新格局,制定实施全市工业布局规划,加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规划,明确各区主导产业方向,推进全市产业布局优化。绘制产业招商地图,指引各区高质量发展。研究建立规范统一的利益分享机制,推进各区形成联动协作的招商引资新模式,开展多种形式战略合作。根据各区发展定位、发展阶段、经济结构、资源禀赋等,健全差异化高质量发展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引导各区错位合作发展。
五、优化区域互助机制
(一)深入开展东西部扶贫协作。扎实推进产业帮扶,紧密结合受援地区资源禀赋发展特色产业,带动当地就业。完善劳务输出精准对接机制,实现贫困人口跨省稳定就业。继续深入开展教育卫生帮扶,提升受援地区公共服务水平。积极开展消费扶贫,推动受援地区产品和服务融入全国市场。加强东西部扶贫协作干部交流和专业人才培养,引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推动人才、资金、技术向深度贫困地区倾斜。
(二)深入开展对口支援。严格对口支援规划执行和评估优化,完善资金项目管理办法、绩效综合考核评价体系和监督机制,推动受援地区公共服务能力和社会事业发展水平提升。深入开展对口支援新疆和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十一师、西藏昌都、青海黄南和甘肃工作,促进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筑牢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基础。
(三)创新开展对口协作(合作)。建立与对口地区双向互动机制,立足双方比较优势,实现合作共赢。支持南水北调陕西水源保护地生态涵养保护,推动水源区绿色发展。对口支援重庆市万州区,集中力量开展三峡库区移民小区综合帮扶和农村扶贫开发。扎实推进与吉林省长春市对口合作,深化津长产业合作园、津长双创示范基地等平台建设,强化体制机制创新,推进产业务实合作,开展干部人才交流,打造跨区域经济协同发展典范。
(四)深入推进我市困难村帮扶。进一步推动困难村产业发展,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开展社会帮扶,加大政策倾斜力度,确保到2020年完成帮扶目标,实现高质量小康社会不落一村一户一人。
六、健全区域利益补偿机制
(一)完善横向生态补偿机制。扎实开展引滦入津上下游横向生态补偿,推动落实与河北省生态补偿协议,共同维护引滦入津生态环境安全,保障饮用水安全。
(二)建立粮食主产区与主销区之间利益补偿机制。鼓励和支持我市粮食企业“走出去”、产区粮食企业“请进来”,通过市场化补偿方式,积极与粮食主产区开展产销协作,逐步形成多元化、规模化、现代化的粮食产销合作新格局。鼓励我市企业参加粮食产销合作洽谈会、交易会,到产区建立异地粮食储备和粮源基地,培育一批区域性粮食企业集团。
(三)健全资源输出地与输入地之间利益补偿机制。加快完善有利于资源集约节约利用和可持续发展的资源价格形成机制。加强与能源富集省区市战略合作,探索建立市场化长效合作机制。全面推动外电入津工作,稳步推进电力价格市场化改革,完善输配电价体系,逐步放开除公益性以外的发售电价格。核定城市燃气管网配气价格,逐步建立灵活反映天然气市场供需变化的价格机制。
七、完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机制
(一)提升基本公共服务保障能力。深入推进市与区共同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规范支出责任分担方式,调整完善财政转移支付体系,加大基本公共服务投入向困难地区、薄弱环节、重点人群倾斜力度,增强区级财政基本公共服务保障能力。
(二)提高基本公共服务统筹层次。落实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中央调剂制度。完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探索异地就医门诊联网直接结算。巩固完善义务教育管理体制,落实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推动城区优质教育资源向乡村学校辐射。
(三)推动城乡区域间基本公共服务衔接。细化落实国家基本公共服务质量要求,健全完善我市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加强与北京市、河北省沟通衔接,推动建立京津冀地区基本公共服务标准体系,促进基本公共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
八、创新区域政策调控机制
(一)实施差别化的区域政策。市级财政专项转移支付继续向财力困难区和生态补偿重点区倾斜。加强各区政府债务规模限额管理,充分考虑各区生态保护资金需求及偿债能力优化新增债券额度分配,有效规范政府举债融资,防范和化解政府债务风险。依法依规推动落后产能退出,优化工业结构和布局,构建以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为引领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体系。实行土地利用计划差别化管理,优化城镇生活和农业生产空间布局,保障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基础设施和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承接平台用地需求。依据各区生态功能定位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实施分区环境管控。
(二)建立均衡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综合考虑各区标准收支差、财力困难程度等因素,进一步完善市对区均衡性转移支付制度,建立健全资金规模稳定增长机制,在切实增强困难区自我发展能力基础上,促进区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市委、市政府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能分工,研究制定具体政策措施,及时对接落实国家部委有关新机制新政策。市发展改革委要会同有关部门对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实施情况加强跟踪分析和协调指导,研究新情况,总结新经验,解决新问题,重大问题及时向市委、市政府报告。
来源:天津日报
发布时间:2019-12-11 09:2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