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每堂思政课都成为“精彩一课”(凭栏处)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关系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高校要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努力让每一堂思想政治理论课都成为精彩一课,让青年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

  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时代赋予青年一代的历史使命。能否承担好这一使命,其“根”和“魂”在于坚定的理想信念。这就要求高校在思政课建设中,聚焦学生理想信念塑造,把涵育家国情怀作为人才培养目标的首要内容。既坚持思政课建设与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同步推进,坚持学在前、思在前、研在前,又要做到紧密联系学生的学科专业实际,把理论问题讲生动、讲鲜活,把科学体系讲透彻、讲明白,引领学生深刻认识党的创新理论的科学内涵和实践伟力,矢志不渝听党话跟党走。
  对于天津大学来说,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强化青年学生的使命担当,已经深度融入建校120多年来形成的“兴学强国”的使命、“实事求是”的校训、“严谨治学”的校风、“爱国奉献”的传统和“矢志创新”的追求中。通过讲好学校办学历程中天大人爱国奋斗的故事,发挥好优秀榜样的带动作用,激励学生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当好新时代的奋进者,是学校思政工作一直以来努力的方向。
  讲好思政课,关键在教师,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信仰的力量才能更加深厚,这就要求我们建设一支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思政课教师队伍。对于高校来说,要高度重视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和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围绕思政课教师的聘用、晋升、考核建立专门的工作机制,优化思政课教师队伍的学科结构和学缘结构,不断完善针对思政课教师的评价体系,积极为思政课教师开阔视野、提升水平创造条件、提供保障。
  天津大学积极组织思政课教师到红船精神诞生地浙江嘉兴、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深圳、扶贫攻坚一线甘肃宕昌等地社会实践,在深入了解党和人民的伟大实践中汲取养分。同时,学校深化思政课教师的集体备课和理论研讨机制,建立青年教师学术沙龙,学校领导班子成员参与集体备课和研讨交流,促进教研相长。
  提升思政课的实效,还需要各门课程、各个育人环节、各支队伍的协同发力,打造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的格局,实现时时处处皆可育人。一方面,要做到人员协同,建立一支由思政课教师、专业课教师、辅导员共同组建的授课队伍,推动专兼融合;另一方面,要努力做到课程协同,发掘每门课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推动思想政治引领融入学科和专业教育的过程之中;还要推动育人环节之间的协同,把思政课教学与学生社会实践贯通起来,让学生在广袤的祖国大地上、在基层实践中,感受国家的发展进步,深化对思政课内容的认识,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未来,学校将落实新时代思政课改革创新要求,进一步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让一堂堂精彩的思政课引领青年学生成长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来源:人民日报

发布时间:2019-11-25 09:3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