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收增长不意味着税负增加

  从统计数字再到企业的直接感受,各项减税政策的降负效果是客观实在的,一系列减税政策激发了经济活力

  我国未来减税仍有空间,但要找准政策着力点,要满足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提高减税效果,稳定企业预期

  今年以来,我国税收总体实现较快增长,也有一些人对减税政策效果产生疑问。有人提出,在大规模减税情况下,税收收入还保持较快增长,二者似乎存在矛盾。实际上,目前税收增长主要原因是经济增长、税基扩大。从统计数字再到企业的直接感受,各项减税政策的降负效果是客观实在的,税收增长不意味着税负增加。

  近年来,我国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大力推进减税降费。今年以来,减税降费力度更是空前,除了年初确定的1.1万亿元政策措施,又出台了一系列新措施,预计全年减税降费规模将超过1.3万亿元。

  国家税务总局统计显示,各项减税措施产生了积极效果。比如,降低增值税税率的政策效应自6月份申报期开始显现,6月份至8月份累计减税959亿元;在增值税留抵税额退税方面,7月份至8月份共办理留抵退税786亿元。

  需要指出的是,减税效果并非只体现在统计数字上,更是体现在企业的切实感受中。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国家一系列减税政策降低了企业成本,进一步激发了经济活力。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尚希认为,国家税收收入受GDP、价格等多重因素影响,用税收增长情况来判断有没有减税,是不符合逻辑的。今年以来,税收增长主要原因是经济持续稳中向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上涨较快等。如果没有大力实施减税,在既定的税基基础上,税收增长可能会比当前更高。有的企业税负减轻感觉不明显,可能是由于以前该企业名义税负和实际税负存在差距。

  实际上,对于企业税负是否过重、减税政策是否有成效,可以从多维度考察。从国际比较看,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数据,2015年我国宏观税负为29%,世界各国平均水平为36.8%;2016年我国宏观税负为28.2%,2017年为27.2%,连续两年下降。

  从时间维度看,今年前几个月税收保持较快增长,但近几个月增速已明显放缓,这是因为很多减税措施在5月份后才出台或实施,政策效应在此之后才集中释放。比如,国内增值税1月份至5月份平均增速为19.5%,自6月份以来逐渐下降,8月份已下降至2.1%。

  此外,还有人提出疑问,财政收入增速为何快于GDP增速?财政部部长刘昆表示,GDP增速以不变价格计算,财政收入增速以现价计算,不能直接对比。比如,2018年上半年,GDP增速为6.8%,按现价计算为10%,财政收入增速为10.6%,7月份和8月份财政收入增幅已回落至6.1%和4%,预计全年财政收入增速会低于以现价计算的GDP增速。

  需要指出的是,减税政策取得明显成效,并非意味着减税可以“止步”。北京国家会计学院财税政策与应用研究所所长李旭红认为,经济增速放缓时期,由于市场压力较大,企业的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及偿债能力均面临挑战,此时企业对于税收负担的感受尤为明显。实行减税政策是逆周期的应对举措,对解决企业困难、激发市场活力具有重要意义。

  为此,一方面,要有效落实已出台的减税政策,改进纳税服务不止步;深化简政放权不停歇;落实减税政策不懈怠。

  另一方面,还要积极拓展新的减税空间。近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强调,在当前国际形势错综复杂情况下,要进一步激发我国市场活力,一个关键举措是要加大简政减税降费力度,研究更大规模的减税、更加明显的降费措施。

  对于下一步的减税措施,不少专家学者建议,推进增值税改革和立法,继续降低增值税税率,进一步减轻企业负担。

  李旭红认为,增值税是我国当前最大的税种,只要有货物、劳务、无形资产及不动产的流通交易即需要缴纳,因此如果降低增值税税率,可以马上显现减税效果。在减税措施中,降低增值税税率是一项优选的政策路径。

  刘尚希表示,我国未来减税仍有空间,但要找准政策着力点,要满足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提高减税效果,稳定企业预期。同时,要加强财政支出的结构优化,强化预算绩效管理改革,大力压减低效、无效支出。

来源:经济日报

发布时间:2018-10-18 08:4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