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

融资成本抬升需要维护流动性合理稳定——

营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

营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图1)

  为实体经济营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需要继续保持货币政策的稳健中性,管住货币供给总闸门,综合运用价、量工具和宏观审慎政策加强预调微调,保持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把握好稳增长、调结构、防风险之间的平衡

  今年以来,受经济稳中向好、信贷需求旺盛等多重因素影响,资金市场利率上行,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稳中略升,企业融资成本有所上涨。在此背景下,如何为实体经济营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备受关注。

  加大力度支持薄弱环节

  “‘五一’假期之后,市场流动性整体压力不大。”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陈冀表示,同时与银行间市场流动性关系密切的同业存单发行利率也走势平稳。

  5月份以来,流动性改善与4月下旬的定向降准有关。4月25日起,中国人民银行下调了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非县域农村商业银行、外资银行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央行有关负责人表示,通过降准置换中期借贷便利是为了加大对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可以通过适当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置换一部分央行借贷资金,进一步增加银行体系资金的稳定性,优化流动性结构,同时适当释放增量资金。降准后,市场流动性紧张局面有所缓解,释放的4000亿元增量资金,增加了小微企业贷款的低成本资金来源。

  四部门近期下发的《关于做好2018年降成本重点工作的通知》强调,发展普惠金融支持小微企业发展。落实好对普惠金融领域贷款达到一定标准的金融机构的定向降准政策,持续推进中小微企业信用体系建设,积极运用信贷政策支持再贷款、再贴现等工具,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

  今年以来,金融对实体经济中的“三农”、小微企业等薄弱环节支持力度不减。数据显示,3月末,本外币涉农贷款余额为31.55万亿元,同比增长7.9%,一季度增加1.1万亿元,占各项贷款的22.3%,比上年全年水平高2个百分点;同期,小微企业人民币贷款余额25.07万亿元,同比增长14.3%,比同期各项贷款和企业贷款增速分别高1.5和2.4个百分点。3月末,具有普惠性质的小微企业贷款,包括单户授信小于500万元的小微企业贷款、小微企业主和个体工商户经营性贷款余额7.01万亿元,同比增长12%,增速比上年末高2.2个百分点。

  维护流动性合理稳定

  当前,实体经济融资难、融资贵现象依然存在。从央行公布的数据来看,企业融资成本的确有所上升。3月份,非金融企业及其他部门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5.96%,比上年12月份上升0.22个百分点。值得注意的是,执行上浮利率的贷款占比略有上升,执行基准、下浮利率的贷款占比略有下降。

  在利率市场化的背景下,银行存款增速大幅放缓、资金成本上升,加上影子银行业务迅速萎缩,社会融资规模增量在一季度明显低于预期。今年一季度,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5.58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大幅减少1.33万亿元。今年3月末,广义货币(M2)增速为8.2%,M1增速为7.1%,信贷增速为12.8%。

  当前,为实体经济营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需要继续保持货币政策的稳健中性,管住货币供给总闸门,综合运用价、量工具和宏观审慎政策加强预调微调,保持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把握好稳增长、调结构、防风险之间的平衡。日前发布的《2018年第一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强调,一方面要掌控好流动性尺度,助力去杠杆和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另一方面要综合考虑宏观经济运行变化,加强政策协调,灵活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组合,合理安排工具搭配和操作节奏,维护流动性合理稳定。

  今年以来,中期借贷便利(MLF)、常备借贷便利(SLF)等货币政策工具的运用,增强了流动性管理的灵活性和有效性,维护了流动性的合理稳定。同时,临时准备金动用安排(CRA)、定向降准等也被灵活运用,满足了季节性资金需求,使得流动性保持合理稳定,为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在货币政策工具灵活使用的背景下,4月以来,市场流动性总体稳定,市场利率有所下行,有利于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4月新增人民币贷款1.18万亿元,同比多增797亿元,远高于过去5年同期均值。另外,备受关注的M2同比增长8.3%,增速较上月末小幅回升。作为金融对实体经济资金支持的总量指标,4月份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1.56万亿元,显示出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不减。

  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

  近年来,利率市场化改革稳步推进,存贷款利率已基本放开,基准利率体系正在完善,价格型调控机制建设不断推进。中信证券固定收益首席研究员明明认为,2017年之后,在监管加强的环境下,市场利率显著上行,然而存款利率在2015年之后便再无调动,导致市场利率与存款利率之差进一步扩大。截至2017年末理财和同业存单收益率与存款利率之差约为3.5%,存贷款基准利率和市场利率“两轨”在一定程度上推动银行负债短期化、同业化,资金稳定性下降,成本上升。

  《2018年第一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也指出了这一问题:目前存贷款基准利率和市场利率“两轨”并存,存在存款“搬家”现象,一定程度上推动银行负债短期化、同业化,资金稳定性下降,成本上升。

  央行在报告中强调,将继续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推动利率“两轨”逐步合“一轨”,趋向市场化的方向。健全银行内部转移定价机制。结合国际基准利率改革的经验和教训,进一步完善Shibor等基准利率体系,进一步健全中央银行市场化的利率调控和传导机制。同时,加强对理财产品及其他影子银行的监管,按照“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统一监管标准,强化资本、流动性和其他审慎约束,消除定价扭曲。

来源:经济日报

发布时间:2018-05-17 13:4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