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切实把党的二十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付诸行动、见诸成效,着眼今后五年,围绕全面建设高质量发展、高水平改革开放、高效能治理、高品质生活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的目标导向,聚焦事关天津长远发展的重点领域,组织实施十项行动。
一、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纵深推进行动
要立足新阶段新任务新要求,坚持从全局谋划一域、以一域服务全局,深度融入世界级城市群建设,下大气力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走深走实。
要抓住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这个“牛鼻子”,加强承接载体建设,形成一批标志性成果,唱好新时代京津“双城记”。
要做好协同大文章,在产业协同、科技创新协同、基础设施建设协同、生态保护协同、公共服务协同、体制机制协同上取得新成效、实现新突破,加快实现“一基地三区”功能定位。
二、实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
要大力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加快建设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
要大力发展高端制造,坚持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并举、提升能级和增强品质并重、制造业和服务业融合,加快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
要大力发展智能制造,全面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加快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升级。
要大力发展绿色制造,推进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开辟制造业绿色化转型的新通道。
三、实施科教兴市人才强市行动
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体系化布局、一体化推进科教人才资源高效配置,打造自主创新的重要源头和原始创新的主要策源地。
要打造科创高地,增强发展动能。把服务实体经济和产业科技创新作为主战场,把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作为主抓手,把优化创新生态作为主任务,建设一流创新平台、培育一流创新主体、引进一流创新团队、营造一流创新生态,打造战略科技力量,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着力打通成果转化过程中的堵点难点,让创新创造活力竞相迸发。
要推动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增强发展优势。发挥高校创新策源地和人才库作用,支持南开大学、天津大学等高校加快“双一流”建设,打造新时代职业教育创新发展标杆,把培养人才、科学研究、服务高质量发展贯通起来。
要全方位引才育才用才,增强发展支撑。把建设战略人才力量作为重中之重来抓,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和能力,加快引进高端人才,着力打造人才队伍结构合理、人才制度体系健全、人才服务保障完善、人才发展平台广阔、人才创新活力迸发、人才生态近悦远来的高端人才集聚地、产业人才荟萃地、青年人才向往地。
四、实施港产城融合发展行动
要大力推动港口、产业、城市深度融合、相互支撑、整体发展,打造世界级港口城市,加快建设北方国际航运核心区。
要树立“大港口、大开放、大循环”理念,打造一流的集疏运体系、一流的港航服务、一流的管理效能、一流的开放环境,更好服务国内大循环和国内国际双循环。
要着力打造智慧港口、绿色港口,加快港口数字化转型,努力建设“碳达峰、碳中和”示范港口。
要大力发展现代港口经济,推动港口带物流、物流带经贸、经贸带产业,加快实现由“货物通道”升级为“经济走廊”、由“通道经济”升级为“港口经济”。
要推进港城融合,优化港城发展布局,提升城市服务能级,推动港口与城市、港区与园区有机衔接、深度互动。
五、实施滨海新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引领行动
要充分发挥新区综合优势,加快建设现代化滨海新城,全面提升产业能级、创新能级、开放能级,更好发挥先行先试作用,为推动全市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要在推动产业创新发展上示范引领。大力培育新兴产业,巩固提升优势产业,前瞻布局未来产业,集聚高端企业和人才资源,增强产业创新策源能力,打造引领天津高质量发展的增长极。
要在深化改革开放上示范引领。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大胆试、大胆闯,着力在系统集成、精准施策上下功夫、出经验,推动高水平制度型开放,落实自由贸易试验区提升战略,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链接、服务共建“一带一路”的桥头堡。
要在提升城市功能品质上示范引领。全方位提高城市规划、建设、治理水平,加快补齐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短板,促进产城融合、职住平衡,打造宜居、宜业、宜游、宜乐的生产生活生态空间。
六、实施中心城区更新提升行动
要统筹生产、生活、生态布局,做优做强辐射带动、生态宜居、公共服务、安全保障功能,打造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效能治理的“极核”,在建设宜居、韧性、智慧和创新、绿色、人文城市上做样板、当标杆。
要提升产业实力。坚持以产兴城、以城促产、产城一体,科学谋划中心城区产业业态和空间布局,培育壮大研发设计、金融、商贸、文旅、会展等现代服务业,做强楼宇经济,高标准谋划建设天开高教科技园、金融街、中央商务区,在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和区域商贸中心城市中发挥带动作用,不断提升产业能级和创新能级。
要提升城市软实力。推动城市紧凑集约、高效绿色发展,深入挖掘历史文化底蕴和人文内涵,培育现代时尚气息,让历史与未来交融、传统与现代辉映,打造别样精彩的绿色之城、人文之城。
要提升公共服务能力。大力实施城市更新行动,优化教育、医疗、养老、交通等资源配置,扩大优质公共服务供给,让城市成为人民群众高品质生活的空间。
要提升城市治理能力。着力提升数字治理水平,拓展智慧应用场景,让城市更聪明一些、更智慧一些,不断提高城市治理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水平。
七、实施乡村振兴全面推进行动
要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全面振兴,大力提升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要大力发展都市型农业,稳定粮食生产和“菜篮子”重要农产品供给,发展设施农业、生态农业、观光农业、体验农业等特色产业,做好“土特产”文章,开发农业多种功能,挖掘乡村多元价值,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乡村产业全链条升级。
要瞄准“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的目标,深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提高乡村基础设施完备度、公共服务便利度、人居环境舒适度,赓续农耕文明,留住乡风乡韵乡愁,实现乡村由表及里、形神兼备的全面提升。
要依靠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大力提升农业科技水平,深化“三农”领域改革,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城乡融合发展机制,激发农业农村内生动力和发展活力。
八、实施绿色低碳发展行动
要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提升生态环境治理建设水平。
要推动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在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上下功夫,落实全面节约战略,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倡导绿色消费。
要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
要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推进重大生态工程建设。
要稳步推进“双碳”工作,把“双碳”工作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和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全过程,建设能源革命先锋城市,有力有序推动“双碳”目标落实。
九、实施高品质生活创造行动
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推动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持续增进民生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推动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要提高物质生活品质,落实积极的就业政策,促进居民收入增长。
要提高公共服务品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快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为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加大养老服务有效供给。
要提升精神文化生活品质,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丰富文化产品和公共文化服务供给。
要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深化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建设法治天津。
十、实施党建引领基层治理行动
要树牢大抓基层、大抓基础的鲜明导向,坚持重心下移、力量下沉、保障下倾,加强基层组织、基础工作、基本能力建设,不断提高基层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加快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
要强化基层党建引领,增强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统筹政府、市场、社会等各方资源,统筹基层自治组织、社会组织、志愿者等各方力量,把党的全面领导贯彻到基层治理全过程各方面。
要摸清基层底数实情,全面掌握社区资源力量,深入了解群众普遍需求、特殊需求,加强统筹调度,不断提高满足群众需求的能力。
要提升基层治理能力,着力发挥政治引领、综治能动、法治保障、德治教化、自治强基、智治支撑作用,充实基层工作力量,优化网格管理服务,加强大数据智能化应用,为基层“赋权赋能”“减负减压”,全面提升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