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陈璠)日前,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局会同相关单位研究制定的《关于振作天津市工业经济运行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举措》(以下简称《若干举措》)正式印发实施。《若干举措》从畅通循环、拓展空间、强化政策、优化环境等4方面出台21项新招实招硬招,精准发力,推动我市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工业高质量发展势在必行。《若干举措》将“打通堵点卡点、确保工业经济循环畅通”作为首要任务部署,提出扎实推进能源安全保供,加强监测预警和资源调度,持续做好能源电力保供,保障民生和重点用户用能需求。密切监测钢、水泥、玻璃等大宗原料价格变动情况,加强信息发布解读,落实大宗原材料供应“红黄蓝”预警机制,加强重点企业原材料保供。保持重点产业链供应链顺畅。用好工业运行监测平台,按月召开工业经济运行分析会,针对性制定措施建议。遴选市级产业链龙头企业,择优推荐国家级产业链龙头企业,支持各类科技创新资源承担重大攻关项目、申报国家专项,加快突破链上关键技术。
挖掘需求潜力,是振作工业经济运行的有效抓手。《若干举措》就“挖掘需求潜力,拓展工业经济市场空间”作出多项部署。《若干举措》提出,促进重大项目落地见效,加快中石化南港乙烯、“两化”搬迁二期等重大项目推进,强化重大项目储备和制造业比重提升专项考核,打造上下贯通、运转高效的推动体系。推动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推动5G、千兆光网“双千兆”工程,到2025年,全市累计建成5G基站7万个,城市家庭千兆光网覆盖率、城市10G-PON占比等关键指标继续保持全国领先。实施新一轮技术改造升级,组织推荐年度工业企业技术改造升级导向计划项目。做好数字车间和智能工厂培育计划,到2025年,全市规模以上企业关键环节基本实现数字化应用,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突破500个,培育10家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依托产业链核心企业吸引上下游企业聚集,推进高新区网络信息安全产品和服务产业集群、经开区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建设,围绕航空航天、新能源新材料等重点领域加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培育力度,高水平建设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聚焦区块链、量子信息等产业谋划实施未来产业示范工程。到2023年,产业链规模效应初步显现,带动重点产业规模达到1.25万亿元,打造若干具有全国影响力和竞争力的产业链。释放重点领域消费潜力,在人工智能、5G、车联网、区块链、VR/AR等重点领域打造典型应用场景,提升信息消费供给能力。
工业经济平稳运行离不开政策支撑保障。《若干举措》围绕“强化政策扶持,健全工业经济保障措施”提出,完善重点行业发展政策,引导企业研发生产高端船舶,加快绿色智能船舶关键技术科研攻关。加快推动5G技术在垂直行业领域的渗透应用,推动规模化复制推广。编制培育先进制造业集群实施方案,大力培育先进制造业集群,推进重点产业链集群化发展,到2025年,培育形成3个1000亿级集群、2个2000亿级集群、3个3000亿级集群,培育8至10个市级先进制造业集群。破解企业用工难题,发挥培训补贴激励引导作用,鼓励劳动者参加市场紧缺职业技能培训,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支柱产业企业建设企业培训中心,遴选企业公共实训基地。
围绕“优化发展环境,促进工业经济行稳致远”,《若干措施》提出,减轻中小企业负担,扩大“六税两费”减免政策适用主体范围至全部小型微利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延长阶段性税费缓缴政策,将2021年四季度实施的制造业中小微企业延缓缴纳部分税费政策,延续实施6个月。加大资金支持。开展小微企业融资担保降费奖补工作,降低小微企业融资担保费率,扩大企业融资规模。优化市场环境,深化“证照分离”改革,推动高频政务服务事项“跨省通办”,推进优化营商环境三年行动计划,最大限度方便企业群众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