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区知识产权保护体系日臻完善
■记者 贾磊 摄影报道
滨海新区不断加快建设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区和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体系,严格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全面支撑区域经济社会创新发展,企业创新能力不断增强,滨城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截至目前,全区有效专利总量达到7.2万件,注册商标总量达9.2万件。累计获得中国专利优秀奖58项、中国外观设计银奖1项、中国外观设计优秀奖15项,天津市专利金奖51项、天津市专利优秀奖138项。滨海新区知识产权在全市龙头地位稳固,各项主要指标高居全市第一。
加大政策和资金支持力度给企业发展吃下“定心丸”
新区不断加大政策和资金支持力度,陆续出台《滨海知识产权发展“十四五”规划》《滨海新区关于强化知识产权保护的实施意见》《滨海新区建设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区实施方案》《滨海新区深化知识产权领域“放管服”改革优化创新环境和营商环境的实施方案》。目前已完成21大类139个项目立项,涵盖新区主要支柱产业,重点支持平台建设、集聚区建设、产业运营中心建设、高价值专利培育和区域商标品牌培育等,支持资金达到1.1亿元,现已启动首批4311.3万元资金拨付工作。
建成知识产权保护墙
为企业创新“保驾护航”
“中国(滨海新区)知识产权保护中心目前专利授权时限从22个月的全国平均水平压缩到3个月,进一步加快新区企业专利授权,为知识产权快速转化为生产力提供助力。”滨海新区知识产权保护中心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据了解,新区充分发挥中国(滨海新区)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核心枢纽平台作用,从司法保护、行政保护和社会共治三方面为企业提供快速预审、快速维权“一站式”解决方案。成立滨海新区知识产权审判庭和北塘中关村科技园中心法庭,截至目前,年受理知识产权案件3000件,吸引了腾讯、爱奇艺等企业将新区作为解决纠纷“优选地”。组织“铁拳”“蓝天”“剑网”等知识产权专项执法行动。建立跨区域多部门联合纠纷解决机制,开展海外维权援助。
引入知识产权金融活水
为企业赋能“精准滴灌”
滨海新区市场监管局开展知识产权金融创新,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拓宽融资渠道。设立6000万元的知识产权运营基金和融资风险补偿资金,推出知识产权融资奖励办法,加快推出天津市首单知识产权证券化产品。深入实施专利强企工程,信创产业等专利密集产业加速涌现。
截至目前,新区共有38家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优势企业、340家市级专利示范优势企业,有国家级商标战略示范企业1家、市级商标战略示范企业4家。
盘活高校院所沉睡专利
为企业转型提供“动力源”
围绕滨海新区特色主导产业,新区加快建设中科院天津工生所、天津科技大学、天津大学滨海学院和360科技、赛象科技、渤化讯创六个产业运营中心,架设高校、科研院所专利成果和产业需求对接桥梁,打造以企业需求为导向的“技术研发、专利转化、企业孵化、产业加速”一体化专利培育、产业化渠道,协同多方开展订单式研发;建设产业孵育平台,培育高价值专利组合;探索专利转化、许可新模式新机制,完善知识产权权益分配机制,全面提升专利转化和产业创新发展能力。
构建便民利民公共服务体系
让企业“最多跑一地”
新区依托各开发区产业集聚优势,以“1+2+2+N”模式建设滨海新区1个国家级集聚园区、2个市级集聚园区、2个区级集聚园区和N个工作服务站,依托国家级集聚园区打造知识产权融资服务“一站式”服务基地,依托中国(滨海新区)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建设滨海新区知识产权公共信息服务平台。
此外,在公共服务体系方面,新建新区政务服务大厅知识产权咨询窗口和商标窗口,发布滨海新区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事项工单。
开展知识产权托管服务
给企业“政策+技术”帮扶
新区市场监管局开展企业“双打卡”帮扶活动,优选40家知名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开展中小微企业知识产权免费托管服务,与企业签订服务合同,为2000多家企业提供全方位的深度帮扶,组织举办20场培训,聚焦企业发展难点痛点问题,点对点开展“政策+技术”服务,为企业定制方案,限期解决。
“接下来,新区市场监管局将加快推进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区和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体系试点城市建设,建成支撑一流营商环境的知识产权保护高地,进一步增强知识产权运营服务能力,切实增强企业的知识产权获得感,为实现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新区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