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加码助力“智造”升级 制造企业发展进程提速

  智能制造是全球科技与制造业的大势所趋,也是“互联网+”行动计划和“中国制造2025”两大国家科技创新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如何发展智能制造,让软硬实力完美结合,催生经济发展新动能?直到现在,全世界都还在摸石头过河。

  7月24-26日,在第四届“台达杯”高校自动化设计大赛上,机械手臂、机器视觉、轨迹计算等名词屡被参赛队伍提及。

  智能制造包容之巨、涵盖之广是绝大多数企业难以独立容纳的,分工协作是这个产业的大势所趋。传统企业可凭据既有优势在特定领域深入推进,新兴企业也应对发展方向有具体而明确的定位,避免流于泛泛。将当前市场中大大小小的碎片整合为井然有序的模块,无论是对产业、企业还是消费者个人,都大有裨益。

  多年以来,中国制造业持续推进产业升级以寻求竞争力提升,而具体做法就是不断进行生产线的自动化升级改造。这也使中国制造商逐渐面临“刚性自动化的窘境”,即生产线缺乏柔性、调整力不足,以致影响到市场适应性。

  从去年“中国制造2025”规划的印发,到现在中国“智能制造”落地试点的逐步展开,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的发展主线下,柔性化生产对于中国制造的创新发展、提质增效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柔性化技术的革新与升级也势必会给中国制造业带来全新的提升。

  中国和欧美的制造业所处发展阶段不同。我国的制造业企业实际上很多都还在2.0到3.0之间在进步中,所以自动化之上的大数据分析、云计算或是物计算都显得有些遥远。

  工信部部长苗圩曾指出,中国制造业还需要处理好“2.0”普及、“3.0”补课的问题,解决好产品质量、工业基础能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等问题。

  在实现“中国制造2025”目标进程中,人才成为重要一环。近年来,西门子、三菱、菲尼克斯、欧姆龙、罗克韦尔等公司都有类似针对高校学生的自动化竞赛。

  发展智能制造是《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主攻方向,与之相关的政策规划不断出台,并推动制造业逐步向智能化、绿色化等方向转型升级,而人工智能与制造业融合创新,将加快制造业的智能化进程,进一步推动智能制造发展。

  近日,国务院印发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中也提出了关于人工智能人才的目标。《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发布,提出围绕制造强国重大需求,推进智能制造关键技术装备、核心支撑软件、工业互联网等系统集成应用,推广流程智能制造、离散智能制造、网络化协同制造、远程诊断与运维服务等新型制造模式,建立智能制造标准体系,推进制造全生命周期活动智能化。

  近年来,在“互联网+”行动计划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政策的支持下,大批“双创”平台、创新企业和创新商业模式不断涌现,但绝大多数的“双创”平台都还是以开发互联网应用为核心,缺乏以制造为主的育成模式,更缺乏软硬件一体的、整体性的供应链与产业链支持。与软件、互联网、服务等领域的创新相比,智能制造企业的创业过程中,需要直面更多的难题。

  2017年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将初步建立,智能制造产业发展的基础逐步夯实。在我国人口红利逐渐消失,制造业提质增效以及政策鼓励下,智能制造产业发展进程有望加快。

来源:中国智能制造网

发布时间:2017-07-27 13:17: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