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要闻

把科技发展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里

  伟大的事业都基于创新,科技创新从未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国家命运与百姓福祉。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科技进步贡献率从52.2%迅速增至57.5%,向着2020年全面跻身创新型国家行列、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0%的目标日益趋近。2018年,中国国家创新能力排名升至全球第17位,成为唯一进入前20名的中等收入国家。
  但必须承认的是,在一些关键核心技术方面,我们受制于人的现象仍然存在,“卡脖子”问题亟待破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关键核心技术是国之重器,对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保障国家安全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必须切实提高我国关键核心技术创新能力,把科技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为我国发展提供有力科技保障。
  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需要我们自己去突破。如何提高关键核心技术创新能力,解决“卡脖子”问题,把科技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这是今年全国两会上代表委员们关注的话题。
  科技创新要有忧患意识
  先进的测量控制技术和精密仪器是科学发现的工具、技术创新的种子,作为计量科技领域的科技工作者,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院长方向委员亦喜亦忧:喜的是,我国计量科技近年来发展迅速,获得国际互认的校准和测量能力已跃居全球第三、亚洲第一;我国自主可控的国家时间基准达到3500万年不差一秒,长度量子基准达到每米误差不多于50纳米,都跻身世界领先行列。忧的是,测量控制技术和仪器仪表的研究和制造与国际先进水平存在很大差距,很多关键核心技术还受制于人。
  比如,在海洋测量领域,我国海洋调查与监测长期使用的关键传感器与仪器长期依赖发达国家;在生命科学等研究领域,各种类型的生物质谱仪器几乎完全由国外企业垄断。“这些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如果因经济、政治、国家安全等原因,进口受到限制,我国很多产业将会陷入停顿。长期下去,将严重影响国家战略目标的实现。”方向委员说。
  天能集团党委书记、董事局主席张天任代表有着同样的忧虑。他表示,虽然我国现阶段的工业设计和总装水平有了很大提升,但自主创新能力还很不够,总体上仍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中低端。特别是关键基础材料、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先进基础工艺、产业技术基础这“四基”能力薄弱,严重制约工业整体竞争力和高质量发展的能力。
  “我们一定要增强忧患意识,科技创新要摒弃依赖进口的想法,核心技术、关键技术和国之重器必须靠自己攻坚克难,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方向委员说。
  多关注未来才能赢得主动
  在北京石墨烯研究院院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刘忠范委员看来,我国目前遇到的“卡脖子”技术可以简单地分成两类,一类是“一招鲜”式的专门性或单一型技术,还有一类是集成型技术。“我们的产业技术分工常常是粗线条的,对精细技术缺乏耐心,只满足于拿来主义组合成产品赚钱,而轻视需要花时间去打磨的工匠型技术。”他说。
  刘忠范委员长期关注国内外石墨烯行业。“我们跟国外不在一个频道上。”他说,我们关注的是立竿见影、容易带来利益的东西,而国外很多研发工作更多是面向未来的。
  “我们必须改变观念,不能只关注短期利益,要多关注未来,重视推动更加精细化、个性化的技术分工。否则,‘卡脖子’不仅是现在进行时,未来也不可避免。只关注现在,就会丢掉未来。没有观念甚至文化上的转变,很难从根本上解决‘卡脖子’难题。”刘忠范委员呼吁。
  中国联通研究院院长张云勇委员认为,我们应该在面向未来的关键技术上进行突破。“在关键技术上不能仅靠追赶,还要把握未来,在人工智能、5G、区块链等数字经济领域要超前布局。”他说,以芯片行业为例,我国在通用芯片领域短期内可能很难赶上国外发达国家,但在代表未来的物联网芯片、人工智能芯片领域,几乎处于相同的起跑线上。
  把眼光放长远,会发现更多机遇。方向委员指出,我们既要夯实科技创新基础,又要抓住发展机遇。比如在先进测量技术领域,国际单位制(SI)正在进行量子化变革。“量子化变革带来了机遇与挑战,抓住了就会赢得战略主动,抓不住就有可能错失一个时代,甚至长期受制于人。”他建议国家研究并启动“中国量子度量衡”计划,尽早布局基础性和战略性领域的量子计量基准和量子计量标准,以支撑量子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
  改变科技经济“两张皮”局面
  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体,解决“卡脖子”问题,还需要更好地发挥这个主体的作用。但是,我们的企业目前大多比较重市场、轻研发,在技术上采取跟随策略。张天任代表调研发现,不少企业特别是民营中小型企业在创新上面临不少问题。比如,关键核心技术的创新往往需要迭代、试错之后才能成功,下游企业出于成本等考虑,往往优先考虑采购国外成熟的产品,导致国内企业创新风险大,客观上影响了国内企业的研发和创新进程。再比如,企业在人才结构上面临比较突出的矛盾,领军型、复合型人才非常稀缺,各地各企业虽为引才频频出招,但依然面临找不到、招不来、留不住的难题。
  “我们的企业缺少研发力量,反过来我们的研发力量又不往企业走,科技与经济‘两张皮’问题突出。”刘忠范委员强调,这与当前的科技评价体系有关。方向委员也认为,我国科研机构进行的科研活动较为封闭,评价体系不科学,比如过于看重科研人员发表学术论文,而不是科研成果的产业化应用。中国航天科工三院院长张红文委员提醒,企业在创新中面临智力与知识资源缺失的问题,需加大和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力度,创新合作模式。
  如何才能把实验室里的创新力变成国家竞争力?张云勇委员建议通过体制机制创新,让企业真正成为科技创新的主体。方向委员也建议,继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尊重科学研究规律和技术创新规则,突出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政府主要做好战略规划和政策环境等工作,剩下的工作要发挥市场的基础性作用。张红文委员认为,机制改革要从身边做起,航天科工三院成立了创新研究院,致力于推进开放性的创新体系建设,探索适应创新和未来发展的新体制、新机制。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发布时间:2019-03-05 09:21:18

http://www.tjuda.com/